驰而不息 久久为功 ——砚山县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4-02-26 10:34:04  

2010年,砚山县“两基”顺利通过国检;

2016年,砚山县实现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如火如荼进行……

回望每一个重要印记,都折射出砚山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砚山县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县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初心所指,教育必达。砚山县教育始终激荡着最强音。

胡万美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坊的教师梁梅正在上示范课。

砚山县第一中学学子徜徉在美丽的校园里。

平远镇中心幼儿园在园内沙水区开展“喝了水的沙池”游戏化教学。

顶层擘画宏伟蓝图, 紧跟发展步伐“向前看”

回应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期盼,蓝图一步步绘就。

2023年,云南省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要求要实施好强党建推进立德树人提升行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行动、基础教育强师兴校行动等8个行动,最终实现“一年有起色、两年有成效、三年进入西部先进行列”。文山州委、州政府全力实施“教育兴州”战略,与“工业强州”战略共同形成支撑文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

顶层部署明方向,细节谋划抓落实。在上下一心的探索和推动中,砚山县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坚持全县工作“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全县之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落实“一校一策”和“双派单制”,推进“校校清”“项项清”,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作为我州“第一家”申报创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市),砚山县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配合,奠定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自信与决心。

兜牢教育发展底线,保障民生福祉“向心去” 

“您是高同学的父亲吧?我们来接您的孩子回家上学。”这是一场跨越2200公里的劝返之旅,砚山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和阿猛中学的老师一行来到浙江省杭州市,找到辍学学生高同学父母务工的工厂,接高同学回归校园。

在砚山县,“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绝对不是一句空话,现已形成“奖、贷、助、免、补”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体系,为实现贫困学生资助精准有效帮扶提供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培养范式。三年间,共资助各学段贫困家庭和困难学生等3.22万余人,发放资金16555.48万余元。一个个数字,像一支支有温度、有光亮的火把,燃烧在万千学子心中。

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中的关键举措。砚山县逐步建成了系统的学生资助体系,学生资助项目更全、资助力度更大、资助标准更高、资助范围更广,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努力实现优质均衡,在奇迹之上再写奇迹 

优质均衡是基本均衡的迭代升级,要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上好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补齐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短板,切实兜住底线、抬高底部,不搞削峰填谷。

为统筹解决“城镇挤、农村弱”问题,砚山县着力补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硬件设施,仅2023年就实施项目22个,总投资3.28亿元,建设面积13.7万平方米,新建学校两所、教育单体项目16个和运动场4个。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加快,城区学校“一位难求”问题凸显。为化解大校额、大班额的学位供需矛盾,砚山县真金白银投入,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学位供给,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000个、义务教育学位6465个、高中教育学位3000个,实现适龄子女在家门口“有学上”,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入好学。

为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以特教为主,以送教上门为支撑”的多元化送教模式,打通残疾儿童少年求学的“最后一米”。

按照计划,2024年,砚山县教育供给总量要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要明显提高,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要基本建立,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如期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全力以赴。

攻坚克难聚力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向育人” 

“双减”政策惠及家长和师生,必须要执行好,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走出来,拥有幸福的童年。

2021年,砚山县原12个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取消。与之相反的是,校内服务有效提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比例较“双减”前大幅提升,基本实现课后服务每周5天、每天2小时全覆盖。一“增”一“减”,换来的是学生阳光自信,豁达开朗的笑脸。

改革愈深,顽瘴痼疾愈突出,更要以创新为斧、开出新路。

看,“教师交流轮岗”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砚山县扎实开展“县管校聘”工作,从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实际需要出发,推进全县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

看,“集团化办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砚山县成立县幼教育集团、县一小教育集团和一中教育集团。把各学校紧紧“捏”在一起,实现文化共融、管理共通、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进。2023年,我州举行的全州小学7个学校课堂教学竞赛中,通过砚山县各教育集团各学科中心组精心指导,砚山县取得3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看,一批批优质资源的建立提升办学条件。维摩乡岔路口小学在短短两年间就实现完美“蜕变”,一个乡镇小学拥有全县最好的图书馆。砚山县228所“绿美校园”并不仅仅是数字,而是全县提升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学校永远是我们本地最美的建筑。”砚山县的群众这样说。

看,“暖心保障”让学生感受党和国家的温暖。新民小学校内露天游泳池,教练员正在教孩子游泳技能。“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变成现实。”该校教师话语间满是自豪。仅用40天,砚山县在11个乡镇建设露天游泳池,疏堵结合提升学生自救自护能力。不仅如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建设全覆盖,5.84万名山区寄宿制学生顺利洗上热水澡。“少年儿童之家”如雨后春笋般在七乡大地建立,学生校外安全得到全面守护。

……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优质均衡的探索中,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学校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

时代发展同频共振,铆足发展动力“向未来”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系统日常教学、教研、管理等诸多方面。

去年10月,一批新型86寸LED交互式教学一体机从广州运往砚山县,八嘎乡八嘎小学就是受益者之一。“新的希沃教学一体机更加智能化,比如数学的求体积教学,能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教师陆林川很激动,数字化教育带来的成果显而易见。

听,砚山县第二小学音乐室里,歌声悠扬。五年级学生正通过互动课堂上音乐课,大屏幕上有名师讲解,班级中的教师则带领着大家练习。“现在学校每个角落都能联网,我们的课堂已经能和沿海教育发达地区的名师隔屏对话,数字化教育,把我们拉得更近。”在该校任教长达17年的教师陈聪勤一路走来,亲眼见证了学校数字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不管是城区学校,还是偏远地区的完小和教学点,数字化教育早已不是什么令人畅想的“新名词”。据统计,近5年来,砚山县投入到教育信息化的资金达2649万元,全县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率接入率达100%,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达100%。义务教育多媒体教室总数超过2292间,学校配备的师生终端数量超过8772台。

如今,砚山县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教育对砚山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持续溢出效应将会更加凸显,有力推动教育变革步步深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全州“教育兴州”战略的实施,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热切愿望,砚山县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着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不忘初心,勇毅前行。优质均衡的目标必将实现。

(张一骁)

(编辑:唐雪娇 排版:陆军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