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立足特色 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28 11:15:53   来源:文山新闻网砚山县  

文网讯  近年来,砚山县按照“滇桂走廊福地七乡”的文化定位,把文化工作提高到文化兴县的战略高度,并主动融入云南省“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布局,找准定位,锻造品牌,使得“斗南弦子、窑上土陶、砚山玛瑙、白沙坡刺绣”逐步成为助推区域经济、惠及民生的四张文化名片。

日前,在江那镇窑上村,记者见到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正奇,老人正在手把手的教授学员制作陶器。看见记者到来,老人放下了手里的工作,把自己学习陶器制作的过程向记者娓娓道来。江正奇说:“当时是我们这里有三个师傅,环境比较落后,泥巴用牛踩,用人工揉,每一个师傅,生产队都要配备一个徒弟,来跟这个师傅学,因为是窑上村的主要产业,村里有30几户人家的劳动力,每一年都是靠这些收入来发劳动力的钱,一年一度的结算。”

江那镇窑上村是文山州内唯一生产陶器的村子,300多年前,窑上村民的祖辈们就已经从事陶器制作。开始制作的陶器多为简单的土碗、酒杯、土罐等。上世纪50年代,是窑上陶器工艺发展的黄金期,村里成立了陶器社,制作出来的陶器由供销社统一销售。由于江正奇制陶技艺比较好,所以制作出来的陶器深受供销社的喜爱。江正奇说:“我们当时做的这些器具有酸菜罐,油坛、酒坛,这些作为重点,花盆这些都还不是重点,花盆是后期了,我们出去看到别人的好看,就基本上做得成。”

窑上土陶只是砚山县打造的四张文化名片当中的一张,近年来,该县主动融入云南省“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布局,找准定位,锻造品牌,使得“斗南弦子、窑上土陶、砚山玛瑙、白沙坡刺绣” 逐步成为助推区域经济、惠及民生的四张文化名片。

砚山县根据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山州“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云南省的金木土石布文化产业发展的安排,确定了砚山玛瑙、窑上土陶、白沙坡刺绣、斗南弦子,作为砚山的四张文化名片来打造。不仅如此,该县还把文化工作提高到文化兴县的战略高度,先后出台了砚山县《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县的实施意见》,以及《砚山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2)》等一系列引导、鼓励、支持农村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思路,实行“挖资源、打品牌、依通道、抓项目”的工作举措。

在文化和经济日益融合交融的今天,该县抢抓国家和云南省大力倡导和扶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在挖掘特有文化资源、培植特色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积极挖掘、整理文化资源,帮助、扶持、培育文化企业开发文化资源,使得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砚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产办主任王钦说:“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文化走出去,进行交流,去学习一些先进的技艺,然后把民族民间的一些文化进行一种交流,通过这种契机,寻找一种合作的机会;继续引进人才在产品创意提升上上一个档次;结合现在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作更多的产品,让产品多元化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

(砚山县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丽娜  邓维友 李云韬 陈倩)

(编辑:骆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