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半百的他
在砚山教育战线上教书育人26年
原本打算在“家门口”坐等退休
却因为组织的需要和信任
来到砚山县第六中学
与这里一群“特殊”的孩子们
来了一场“斗智斗勇”的邂逅
每天早上课间操时间,砚山县第六中学的200多名学生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弟子规》,立下这一规矩的人,就是学校的校长——杨美龙。
今年46岁的杨美龙是砚山县盘龙乡人,1994年从文山州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分配到干河中学任教。之后,杨美龙又调到盘龙中学教音乐、历史两门课程。
能够在“家门口”教书育人,照顾家里的老人,陪伴孩子的成长,对很多人来说,人生就算完美了。
但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而言,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是职责,更是使命,于是,杨美龙开始了另一段不同以往的教师经历。
坐落在稼依镇新寨村(稼依镇中学原址)的砚山县第六中学,是砚山县根据控辍保学要求,按照“一县一班”的原则,于今年3月新成立的集中安置办学点。
特殊学校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孩子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多的教育关爱。由于学校的特殊性,“谁来干第一任校长”成了难题。此时,杨美龙义无反顾地扛起重任。
为了让孩子们从“头”做起,从“新”做起,学校要求统一发型、统一着装、统一军训。不少学生为躲避枯燥乏味、又苦又累的军训,使出浑身解数,杨美龙耐心和孩子们沟通,帮助迷失的孩子们走上正轨。
从3月办校以来,每一个孩子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与杨美龙的努力密不可分。
为了能更好地管理这群特殊的学生,杨美龙煞费苦心,制定了一套操作性强、能很好约束学生行为习惯的考核办法,即:学校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守纪和参与活动等全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且在校时间不少于60天的,报请砚山县教育体育局对学生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的,由原学校到校接走,或随班就读,或到砚山县职中接受普职融合教育。截至目前,砚山县第六中学共吸纳350多名学生,通过教育转化和考核,顺利输出合格学生64人。
“孩子在这里变化很大,如果没有这所学校我们是肯定管不下来的。”学生家长赵文芬说,孩子现在的变化都要感谢六中、感谢老师。
在砚山县第六中学,老师全年在岗在校是常态,学校俨然成了孩子们的家,老师就像孩子们的父母一样,常年陪伴在他们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传授知识文化。
为了能照顾好这个大家,杨美龙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由于要长期坚守岗位,照顾这群特殊的孩子,他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明年就要高考的女儿。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采访中,杨美龙数次落泪,“我闺女说,爸,你还知道回来,你还知道有个家,还知道我是你亲生的?”
谈起家庭,杨美龙满是愧疚;谈起学校,他则是一脸自信:“从六中回归原校的学生和之前判若两人,有的学生进校前会对父母出口成‘脏’,甚至对父母拳脚相向。经过教育,他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爱,学会知父母冷暖,会抱着父母流泪,对父母说‘对不起’……”这些孩子的变化,对杨美龙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砚山融媒体记者:黄龙菊 邓维友)
(编辑:李云淑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