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砚山县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教育与乡村少年宫事业发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工作密切结合,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校外教育阵地和乡村少年宫各项教育教学中,使师生们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落实做细,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助力。 这几天,在砚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参训的1000多名孩子正利用暑假的时间,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古筝、舞蹈、绘画、书法等特色课程。 今年11岁,在小主持人班学习主持的吴迪,是一名彝族小朋友,活泼开朗的他非常受欢迎。课余时间,他总是侃侃而谈,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本民族的文化,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到独具一格的彝族文化。“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在这里认识了其他民族的小朋友,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共同进步。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还可以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团结。” 作为联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桥梁纽带,砚山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作用,紧紧抓住乡村少年宫作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抓手,整合激活教育资源、搭建活动平台载体、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小树立“爱国爱家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砚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喻在清介绍,长期以来,砚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各类特色兴趣班,通过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族书画等课程学习,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从小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砚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全县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德树人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主阵地优势,加强部门整合,联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力量,让全县各族孩子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加强各族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集体意识,增进民族感情,形成共创共建的工作格局,更好地激发全县各族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梦。 参训学员韩旭说:“在这里我也认识到了许多好朋友,他们都是不同民族的朋友,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在课下我和同学一起玩耍,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语言等。” 此外,砚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本着抓特色、创名牌、出精品的原则,不断探索青少年教育的新形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路径,积极举办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服务广大少年儿童、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依托红色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组织学员到县内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民族团结示范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悟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加强学生红色基因教育传承,做新时代文明行为的践行者。 喻在清介绍,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校外活动的全过程,将砚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成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努力打造成各族孩子共同成长的乐园。 新时期的民族团结教育不再是死板、生硬的,而是从校内走向校外,让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让民族文化大放光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截至目前,砚山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全覆盖砚山县11个乡(镇),共有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396人,志愿者辅导员49人次,学生人数合计7877人,其中有汉、壮、彝、苗、回等少数民族,开设书画、舞蹈、足球、篮球、科普、钢琴、古筝、小主持、茶艺等多项专业课程,按照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一宫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格局,将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发展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主要阵地,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平台,让全县各族青少年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增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内外生根发芽。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龙菊) (编辑:郭韦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