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两名小将在全国特奥会上获金牌,背后有他们……

发布时间:2021-11-22 16:58:54  

冬日里的砚山,寒风刺骨、细雨绵绵,但对于载誉而归的特奥运动员李亮香、卢国伟而言,体能训练没有终点,荣誉只属于过去,不管刮风下雨或是艳阳高照,他们每天坚持六点半起床训练。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不会表达,但他们深知唯有练好本领在赛事中崭露头角,为集体获得荣誉,才能回报辛勤付出多年的老师。

10月26日,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陕西宝鸡举行,代表砚山县征战的两名特奥运动员李亮香、卢国伟不负众望、顽强拼搏,最终斩获两枚金牌,为云南代表队增光添彩,这也是近年来砚山县在国家级的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今年16岁的李亮香,家住砚山县八嘎乡偏岩村,从小就患上智力障碍的她,从十岁起,就来到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在老师的悉心栽培下,六年里,她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还掌握了一项技能——打篮球,从最初对篮球一窍不通,到试着拍球、运球、投篮、三步篮、三分篮,再到今天的特奥会上三人制篮球冠军,这一路走来,小亮香要比常人付出加倍的努力。 李亮香说:“感谢学校的老师,给我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我。”

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老师杨家国介绍,很多孩子接受能力弱,而且他们的身体也非常不协调,给他们上课必须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讲、做、示范。

与小亮香一样,身患智障的卢国伟,也是本届特奥会上男子100米短跑的冠军,为了让卢国伟掌握一技之长,学会生存更好地融入社会,杨家国可谓煞费苦心。虽然卢国伟不会表达,但他有腿长、爆发力强的优势,因此杨家国决定让卢国伟专攻短跑。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和坚持不懈,卢国伟在该项目上优势明显,曾参加过两届特奥会、省残运会、州残运会等重大赛事,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感谢老师的训练,我每天六点半就起床跑步,在学校里就像在家一样,老师像父母一样,感谢老师。”卢国伟说

杨家国表示,上帝给这些孩子关了一扇门,特殊教育的老师为这些孩子打开了另一扇窗,特校的这些运动员一共获得了21块奖牌,这些奖牌的取得,说明这些孩子也是可以成功的。

“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李亮香、卢国伟两位特奥冠军今天的荣耀,与特教学校里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从普通学校转岗来到特校八年的时间,杨家国始终坚信,爱是最好的教育,他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出现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用爱心搭建着沟通的桥梁,不仅“为人师”,更是“为人父”,无时无刻不在帮助这些残障孩子,为他们撑起了一片晴空。“他们通过特奥会这些项目也能获得自信,他们获得这些成绩不仅改变了自己,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家庭,我也希望他们在特奥上也能获得其他项目的突破。”杨家国说。

对于特校的很多老师来说,这些特殊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师何英说:“我没有把这些孩子当做特殊的孩子来对待,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儿女一样来对待,平常我都是很严格的要求他们,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我希望他们能够尽量地自理,能够融入社会,学会生活,学会自理,不给社会添负担,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期望。 ”

在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有智力智障的孩子,有生活在自我世界的自闭症孩子,有说不出也听不到声音的聋哑孩子。而为了能让这些孩子以后被社会接纳,最终回报社会,从事特教的老师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特殊教育是“慢”的艺术,如今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开设了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轮滑等特奥班,每一个项目都根据每一个孩子的身体及性格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因而,特殊教育需要以一个等待的姿态倾情投入,耐心关注教育对象,用慢节奏促进生命的进步和成长。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龙菊、王熹弘(实习))

(编辑:郭韦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