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绿美砚山”行动以来,砚山县维摩乡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把绿美庭院作为环境美化、群众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今,凌乱的农家小院、杂草丛生的“绿化带”,已悄然变成蔬果飘香、绿色满园的“小花园”,一幅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花一世界的土围城村
日前,记者来到维摩乡阿伍村委会土围城村小组,村口的几棵大树绿绿葱葱,让炎热的夏天有了几丝凉意,树下村民正在建凉亭、打扫卫生,孩童们在旁边嬉戏,一派和谐景象。村民李大妈告诉记者,以前村口这里荒草丛生,现在通过大家动手改造修建了花园,整个村子的环境卫生也比以前更好了。
土围城村共有46户人家,有苗族和彝族,在庭院改造中,村组老少齐上阵,老年人出谋划策,年轻人动手实施改造。水缸做花盆,废弃木头做栅栏,老房拆下来的旧瓦片来盖门楼和凉亭的顶……这些新建的设施所用的材料都是村民主动贡献出来的,没花一分钱。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村上还积极完成绿化工作,在路旁、房前屋后种植了月季、海棠、三角梅、木春菊等多种花卉绿植,将村组装扮得像花园一般。
走进村内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种满了鲜花,自家的后院变成了小菜园,种了茄子、辣椒、玉米,使土围城更具有生活气息。村民杜文友说,从以前的大片空地杂乱无章,到如今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通过灵活运用庭院优势,让他们家没有一块闲置土地,真正形成“庭院后花园”的美丽乡村新模式。
如今的土围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民风淳朴向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尤为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他们始终坚定着“跟党走”的决心,饱含着“感党恩”的情怀,让土围城成为一张村民亲手打造的美丽“名片”。
具有“内在美”的白沙坡村
走进长岭街村委会白沙坡村小组,让人眼前一亮的可不仅只有宽阔整洁的环村路和多彩生动的宣传墙,一些村民家中的庭院浑然是一座座小花园,花草挂饰、凉亭假山,样样俱全,自成一体。群众拿起扫帚清理房前屋后卫生,自觉参与到村中的建设中来,大家都想出自己的一分力。
艺术赋能,内生动力更足,围绕特色,注重挖掘特色文化,白沙坡利用自身的刺绣文化,把刺绣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中,巧妙植入彝族文化、乡风民俗等元素,形成多样化的创建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创建美丽庭院的内生动力,一批“清洁庭院”“美丽庭院”等特色创建品牌在白沙坡村百花齐放。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吴继香 杨朝仙)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