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陶系纯手工生产、柴火烧制,具有坯薄、环保、耐用等特点,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在砚山县江那镇窑上村,这里的人们曾经祖祖辈辈以烧制陶器为生,如今,传下来的制陶作坊已屈指可数。近年来,砚山县加大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度,窑上陶艺被列入文山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砚山县江那镇郊址行政村窑上村是文山州唯一生产陶器的村子。据《砚山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江老宏、朱天鉴从临安府(建水)迁到砚山定居,发现这里的泥土适合制作陶器,便开设土陶作坊制作土陶,在他们的带动下,这种以家庭作坊建造陶器的手工艺在窑上村安家落户,代代相传。
20世纪50年代,是窑上陶器工艺发展的黄金期,村里成立了陶器社,从事陶器制作的人家有50户。20世纪80年代初是窑上村陶艺发展的鼎盛时期,陶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全村300户村民有200余户制作陶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事制陶业的村民逐渐减少。目前,窑上村从事陶器制作的农户只有18户。窑上陶艺发展至今,从最初的土碗、酒杯、土罐,到现在增加到100余种陶器制品,主要销往文山州内8县(市)及省内曲靖、红河等地,并出口越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砚山窑上陶艺被列入文山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窑上土陶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烧制出来的艺术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当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文化特点。其古朴和简拙,体现了深藏于民间的大智慧,对研究当地陶器文化具有很高价值。砚山县为保护和传承传统的陶器制作工艺,不断扶持和帮助窑上打造“窑上土陶文化传承村”。目前,窑上村已建成土陶博物馆和土陶体验馆。通过“窑上土陶文化传承村”建设,有效提高土陶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土陶的经济效益,促进土陶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王庭彪 马林 汪斌)
(编辑:徐珺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