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文山烟区,烤烟产业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典范。砚山是我州栽种烤烟面积最大的县,而平远则是砚山种烤烟最多的地区。近日,记者在平远镇洪福片区,见识到了机械化作业的“威力”。
合作社统一调配,机耕手不愁没活计
在洪福片区,时不时就能看到拖拉机正在地里打塘,“突突突”,才一会时间就打完一片。
看到记者一行来到地边,机耕手曾云波停下拖拉机,忙着和大家打招呼。“今年我家要栽30亩烤烟,用拖拉机来深耕、耙地、起垄、打塘,节约了不少人力、财力,效率提高了,时间也节约了。”曾云波说,如果按一亩地来计算,以前全靠人工来深耕、耙地、起垄、打塘的话,需要3天时间,花费在600元左右;之前零散请拖拉机操作的话,一亩地需要150元左右;现在由合作社的机耕队统一操作,30多分钟就能整好一亩地,而且都是规范的塘距,移栽方便快捷,一亩地还能省下20元钱,真是省时省心省钱。
“我现在加入了合作社的机耕队,不仅可以整好自己家的烟地,还能帮其他烟农整地,一年下来,仅拖拉机耕地的收入就有三四万块钱。”曾云波介绍,除了自家种烤烟有一份收入,加入合作社机耕队还能有一份收入,合作社统一调配任务,不愁没活计。
据砚山县大新烤烟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王国兴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有45台拖拉机,社员带机入社,机耕队按片区分成4个组,有时还联系承接其他地区的业务,实行跨区调度作业,增加机手的收入。“有了机耕队,对于烟农来说,真是省了心,因为机耕队的农机都是根据烟叶栽种的规范要求来改装,统一标准作业,便于烟地后期规范管理。”机耕队的机手都要经过统一培训,拖拉机根据不同要求,会配置不同挂件,耕作更规范。
机械化推广纳入重点考核指标
大新合作社的机耕队只是烟区机耕队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减少烟农投入成本,砚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合作社通过不断实践,研发了起垄打塘一体机、打塘计数器等,还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平远烤烟种植区有150多台机器在服务烟农。
据了解,砚山县局(分公司)与烟农合作社致力于新型农机的研发、推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全程机械化为抓手,大力推广机耕专业化服务,机械打塘推广率大大提高,覆盖了平远、稼依、维摩大多数烤烟地块。新型微耕机中耕管理、无人机植保大大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为烟农降低了劳动成本。烘烤期新型燃烧机的推广,解放了传统烤房劳动力的制约,节约了燃煤,在减少烟农资金投入之外,更加绿色环保。2020年6月13日,全省烤烟田间管理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推进会在平远镇召开,展示了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机械化推广情况。
烟草种植区的机耕队是如何操作的呢?
砚山县局(分公司)通过积极引导合作社组建专业化机耕队,吸纳社会农机,签订服务协议加入合作社机耕队。根据地块规划情况,合作社统一调度机耕队员开展作业,机耕后烟农签字确认作业面积和质量,由合作社支付费用给机耕队员,最后按照实际作业面积进行多退少补。砚山还对全县220台预整地农机进行了改造,统一株行距标准,通过合理密植提高亩产值和烟农收益。
合作社将辖区农业生产资料有机组织起来,实行资源共享,合理调配,减少农机空转,提高作业效率,最大限度地为烤烟机械化种植生产服务,加快了大田预整地进度,统一了作业标准。
据核算,烟农通过合作社专业化机耕,比以前自己联系机耕手减少10~20元/亩。植烟地块机耕作业结束后,合作社还调度农机为其他大农业作物作业,提高农机利用率。
今年,砚山县局(分公司)把机械化推广纳入重点考核指标,各烟站至少要打造一个全程机械化推广试点地块。合作社积极扩展机耕专业化服务范围,加大适宜农机和实用器具引进和改进,深耕、耙地、起垄、打塘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要求达90%以上,覆膜、中耕、植保环节要求达65%以上。
在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的同时,注重“机艺”融合,严把整地质量,土壤耕作层深耕要到位,严格三沟开挖,连片区域做到深耕细垡、墒向统一,杜绝田间横头墒。
(记者:李云淑 徐仕桓 徐珺 通讯员:廖志洁)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