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拜拜”,当“麻袋”遇上“筐烟”

发布时间:2021-05-09 12:24:34  

文网讯  2020年,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烟叶收购过程中实施“筐烟物流”,加快推进烟叶仓储物流现代化,告别了传统的“麻袋物流”。

今年,文山烟草总结“烟叶在途追踪及其产地标签化”项目试点经验,进一步探索物联网技术向烟草产业上下游延伸的切入点,全面开启烟叶数字化转型的新实践,新增麻栗镇、普者黑、德厚、东山、平远等5个“筐烟”产地化试点收购站点,预计涉及烟叶收购量达35万担。

“筐烟物流”仓库散叶烟装框作业(杜少金 摄)

在去年录制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将烟叶一片一片摆放在传输带上,经过红外水分仪测试后,合格的烟叶继续沿着传送带传输,后台大数据平台分析后,不同等级的烟叶掉落至相应的等级筐内。工作人员将盛满烟叶的等级筐放置至电动叉车上,经过自动感应过磅和定级装置后,卸载至筐栏内。这就是砚山县洪福烟站从2020年开始的“筐烟物流”试点,整个烤烟收购过程充满了科技感。

2020年,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共同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按照“流程更加优化、管理更加规范、操作更加简便、成本更加节省”的原则,积极探索“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新收购模式,有力推动实现“烟叶品牌化、产地标签化、加工均质化”的目标。

改进烟叶包装方式 将传统麻袋包装改为外形规整、方便信息载体安装、利于机械作业的筐栏包装,减少打包过程中的烟叶造碎,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库容利用率,改善烟叶质量,降低杂物霉变压油,便于质量信息追溯,实现包装物循环利用。

创新质量追溯模式 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方式将物联网中心汇集到的烟农信息、烟叶产地、烟叶等级、近红外理化检测数据等写入RFID电子标签,为烟叶提供唯一身份的确权,实现烟叶“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提高烟叶安全,助力烟叶品牌塑造,提升品牌价值。

打造智能仓储系统 使用智能化库存盘点系统自动盘点库内烟叶数量,使仓库管理更加智能高效便捷,有利于合理调控仓库库容,有效保证盘点数量的准确性,降低盘点错误率,减轻人工盘点的工作量。

搭建烟叶在途追踪系统监管平台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射频反馈技术进行数据搜集。透过新型通信技术上传云端分析监控,实现烟包在途可视化,环境适宜性可视化,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异常,有效管控。

“去年,收购时节的洪福烟站给大家展示了全新的高效率、低成本、高规范、可追溯的烟叶收购流程,引入烟草水分检测、理化指标追溯等技术和产品,为烟草产业全链条发展提供数据流。”砚山县烟草分公司第三党支部书记赵成国告诉记者,通过引入这些“黑科技”,洪福烟站首次试点实施的筐栏运输方式,减少了装卸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初烟物流信息的全程可跟踪;通过智能化库存盘点系统自动盘点库内烟叶数量,使仓库管理更加智能高效便捷;采用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射频反馈技术进行数据搜集,通过新型通信技术上传云端分析监控,实现烟包在途可视化。

框栏上车作业(徐天养 摄)

今年,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持续优化产地标签化业务流程,在全州范围加大力度推广应用烟叶在途追踪系统,实现全州原烟运输车辆的实时管控。同时,以“立足三个响应、打造六个域”为目标,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与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搭建物联网产业管理中心,划分“物联网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资源交换域”六大域,域和域之间按照业务逻辑建立网络化连接,从而形成烟草物联网应用生态体系。

(记者:徐仕桓 李云淑 徐珺 通讯员:廖志洁)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