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砚山县把石漠化治理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采取“立体化治理”模式,着力解决石漠化地区后续发展难题。通过多年治理,目前,砚山县石漠化扩张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减少,土地产出率有所提高,治理初显成效,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砚山县维摩乡的国家石漠公园项目区,到处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这里种植的树种主要有锥连栎、岩栎、松树、滇油杉等,豹猫、松鼠、野兔等动物不时出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 项目区主要由生态保育区、宣教展示区、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组成,总投资预计4亿元,建设规模是1770公顷。项目于2019年获得国家批复,涉及维摩乡的长岭街、倮可腻、维摩3个行政村及炭房社区。 公园四至界线:西起206省道,东至糯邑村乡道,南起核桃寨、新发寨、大山脚一带,北至大新寨第一层山脊。 公园距离维摩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砚山县城约13公里,文山机场约20公里,昆明约220公里。 公园西邻206省道,南接323国道,距离G80广昆高速仅6公里,规划建设的砚丘高速从公园东侧糯邑村穿过,交通优势明显。 县林草局副局长黑绍刚告诉记者,项目主要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前期聘请了护林员对公园区域内的生态进行保护巡山,同时组织群众种植核桃、黄蜜桃、板栗等经济林果1.8万余亩。 家住维摩乡核桃寨村的沈应刚是石漠化公园里的一名护林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与搭档一起进山巡护,制止滥砍滥伐、毁林开荒、挖沙取土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在森林防火期,他们最远的巡护距离将近20公里。巡山闲暇,沈应刚还要抽空管护好家里的8亩辣椒及核桃。看着一棵棵长势喜人的核桃树,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护林员张建纯说:“我们作为本地人,保护生态就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我们一定会管好这片森林,造福子孙后代。” 砚山国家石漠公园属峰丛洼地地貌,峰丛、洼地、平原、溶洞、地下河等岩溶地貌特征典型,区域内自然环境和岩溶森林生态系统良好,生态多样性丰富,景观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高。最重要的是群众对公园内石漠化土地进行梯土化以后,种植的核桃林、三七、烤烟、红蜜桃、辣椒等经果林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价值。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资源特色、保护对象与交通游路设置等实际,砚山国家石漠公园总体布局概括为“一核、两轴、四片、多园”。公园建成后,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安全,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解决当地居民生计,提高当地居民民生福祉,可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漠化综合治理体系,改变当地产业结构和丰富旅游类型,促进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龙菊) (编辑:侯佑琴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