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是农业大州,一个“大”字,饱含着艰难与奋起。 传统农业、小农经济、初级产品……文山在向农业强州迈进的路上,需要更多引领者。大北农集团是中国农业高科技领军企业,旗下全资子公司云南昌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入驻砚山县,无论是科技运用、生产方式,还是企业管理、质量控制,都成为文山州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更高标杆。 经过前期实地考察,2019年12月25日,作为全州“三个三十”重点项目之一,大北农集团云南昌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年出栏50万头优质肉猪暨种养循环生态农业项目在砚山县维摩乡举行了一期开工仪式。占地516亩、总投资1.6亿元、大北农砚山县年出栏50万头优质肉猪暨种养循环生态农业项目拉开序幕。 近日,文山日报社主题调研采访组来到迷底邑村,在超过1公里的路边眺望养殖场时才得知,场区对人员进出管理十分严格,需要经过4道防线、前后4天时间的消毒检测达标后,才能进入养殖场区。 养殖场为什么有如此严格的规定?饲料等物品如何进入场区?管理人员又是怎样了解场区相关情况?……面对这颇为“高端神秘”的养殖场,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来到位于砚山城区的云南昌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 2018年开始,一种养殖业中的重大疫病——非洲猪瘟几乎横扫中国。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北农集团研究院设计采用了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全封闭生产线,昌农公司养殖场区对人员进出的严格控制,正是防止疫病的最有效措施。 虽然整个养殖场区远离村庄和公路,处于相对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但在昌农公司的监控室里,可以对整个场区进行无死角监控。不仅如此,场区还科技感满满:安装有空气过滤系统,严防病毒侵入;饲料运输车要经过消毒、转运后才能到达输送管道处,最后由管道传送进养殖区;养殖区的自动给料系统,能根据生猪的大小、进食量、肥瘦度调整每头猪的饲料配比和数量;养殖区污水、牲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还田、循环利用…… 高科技带来高效率。目前,该项目一、二期已竣工投产,三期年出栏30万头仔猪场正在建设中。依托迷底邑基地,昌农公司以“公司+农户+生态农场”新型生产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致富,对合作养殖户统一提供猪苗、饲料、疫苗、技术指导和保价回收,大大减少农户投资成本,降低了市场风险。从今年5月开始,公司养殖场和农户代养的生猪已走向州内外市场。据统计,5~10月共销售生猪33672头,产值5410.55万元,助农增收1338.78万元,其中向48农户支付代养费805.47万元。 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科学化,大北农不仅给文山畜禽养殖业带来“科技风”,更带给农户实实在在的实惠。近年来,砚山县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项目建设,按照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通过畜牧品种改良、龙头企业带动和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引进和培育和大北农、小蛮猪等养殖企业,示范带动全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目前,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共21家,预计今年年底全县生猪存栏可达31万头,为砚山县生猪养殖产能、猪肉食品安全供给和稳定猪肉价格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以砚山县鑫农鑫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发展蛋鸡规模化养殖,形成一批畜禽规模化养殖模式;以云南中康公司肉牛养殖为代表,以牧草种植、肉牛养殖为基础,屠宰加工为依托,以专卖店和大型超市为据点打造的“听牧”牛肉品牌,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养殖模式;以砚山县云砚养殖专业合作社蛋鸡养殖为代表,通过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和“消费扶贫”创新等,形成“合作社+贫困户”脱贫带贫模式。 一个模式就是一种创新,成为巩固脱贫脱坚成果、全面乡村振兴、塑造文山农业新品牌,从“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迈进的有力推手。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山农产品走出文山、进入全国、走向世界,文山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记者:梁丹 熊明刚 李沅璟) (编辑:曾炜炜 排版:龙俊贤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