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砚山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规律、体现特点、引领方向、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产业创新传承发展之路,推动形成集预防健体、医疗康复、教学科研、养生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格局。
近年来,砚山县以科技推广为主线,按照“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链条拉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规范种植”的思路,促进了中药材种植从优质到无公害到国家GAP规范化种植再到向有机种植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科技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组织化协作等发展格局。2021年,该县实现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18亿元。其中,三七在地面积1.26万亩,实现三七产业总产值6.13亿元。苗乡三七成功选育出“苗乡1号”“滇七1号”“文院紫七1号”“苗乡抗七1号”4个三七品种,破解了人工种植三七400多年没有品种的历史问题。建成云南日出药业有限公司拖支白三七农业物联网基地1个。进一步扩大文山三七“三标”联用在三七市场上的使用率和覆盖面,规范三七市场经营门店线上线下三七销售业务,努力创建文山三七品牌。目前,金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云南省“10大名品”,云南日出药业三七种植基地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牌”州级产业基地。
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构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中医馆+村卫生室中医角”三级联动体系。围绕县级中医医院迁建,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高规格完善医疗基础设施,高质量配齐中医人才,联动乡镇卫生院共同建立资源共享、人才下沉、技术支持的医共体,打造全县中医药领域“风向标”。砚山县中医医院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为契机,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均建成标准化中医馆及中草药园,中医门诊人次逐年上升,中医处方占比达30%以上。全县9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合格证》,99个村卫生室均能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中医处方占比达25%以上。涉及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只要证照齐全,实行“零门槛”即时办理,纳入医保定点,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政策,执行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5%。
坚持把中医药服务质量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本,制定出台《砚山县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五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中医药业务水平,打造让群众满意的中医药品牌。在县中医医院着重发展传统优势专科,开展80余项中医诊疗技术,目前,已建成3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同时,完善人才引进奖励机制,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推动省内外优质中医人才资源汇聚砚山。通过组织外出进修培训、建立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引进设立院士工作站、打造省内外医学院校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切实提升中医药医疗救治水平。截至目前,砚山县设立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王阶院士工作站2个,名医工作室18个;培养国家和省级名中医、优秀青年中医、中医骨干人才25人,引进中医类硕士研究生7名、本科生79名,中医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树立“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全方位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该县推动实施了砚山县康养中心建设项目,打造“医、养、游”一体化公园式中医医院,推动中医药与康体养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县中医医院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优势,将每年的冬至日定为全县中医养生节,因地制宜打造县城中医药文化一条街、中医药养生公园,乡(镇)中医馆、中医药科普园,村(社)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形成县、乡、村三级宣传舆论阵地。截至目前,该县共成功举办6届中医养生节。组织编撰《砚山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资料汇编》《砚山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教材》《中医养生手册》等刊物,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开展各类健康讲座57场,受众达2.5万余人次,年均开展活动20余次,免费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实行“中医+”宣传培训模式。将中医养生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必选课程,结合创文创卫等工作同步开展教育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持续推动“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树牢中医养生理念。
(州深改办)
(编辑:刘梅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