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近年来,砚山县采取一线切入、一线调度、一线投入“三个一线”举措,以常态化、精细化、项目化形成农村人居环境系统治理体系。
一线切入,常态化制度保障立标杆。推行“五级书记”带头扫地,执行县级挂包乡(镇)、乡(镇)挂包村(社区)、村(社区)挂包村(居)民小组、村(居)民小组党员干部联系农户制度,形成互联互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局面。针对“厕所革命”,比照《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绘制公厕户厕样图、制作户厕模型,统一改厕技术标准,规范保洁员日常管理制度。2922名保洁员满足村村寨寨全天候保洁需求,1061支党员环境卫生整治突击队每周至少组织所在村寨群众集中整治环境卫生1次。
一线调度,精细化考评问效促担当。严格落实“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将月考核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派驻4个农村改厕技术指导组每月至少到各乡(镇)村寨一线指导改厕工作1次以上,开展村组党员户挂牌作示范活动。建立村规民约执行队1042支,实现村村寨寨全覆盖;建立村规民约监督队119支,实现乡(镇)、村(社区)两级全覆盖。落实“红黑榜”卫生评比制度,每月开展乡(镇)与乡(镇)、村(社区)与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与村(居)民小组、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卫生评比工作,评出“红黑榜”。
一线投入,项目化措施保障推进度。将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维护、保洁费收缴、“门前三包”等纳入各村寨村规民约,设置“农户自筹+财政奖补”模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021年,各乡(镇)收取保洁费1175.38万元,县财政按照1.5倍配套奖补资金1763.07万元,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450座、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改造132座。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清运模式,启动乡(镇)垃圾收储运PPP项目,实施1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套垃圾车、垃圾桶等设施设备,做到全县1042个村组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统一焚烧发电,村庄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投入河湖保护治理资金1385.06万元,组织开展“清河行动”432次,整改销号河湖“四乱”问题15个。采购“千里眼”和林区摄像头“森林眼”,聘请650名护林员在各林区形成全天候、立体化实时监控。
(罗开业)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