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六月,美如诗画。位于砚山县维摩乡的幕菲勒村,欢歌笑语,弦乐动人,一派生机。 星罗棋布的山丘、阡陌纵横的田野、山林间蝉鸣鸟叫、山谷间溪水潺潺……绿,是幕菲勒村最鲜明的底色。 白墙青瓦的民舍、多彩灵动的彝家镶边服饰“扁尼变”、响遍每一个角落的清脆弦声、大树下话着家常娴熟做着针线活的妇孺……笑容,是幕菲勒村最富感染力的印象。 幕菲勒村本身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图,村民生活在画里、劳作在画里、也让这画越发地灵动鲜活。无论何时走进幕菲勒,人们总能在热情的弦子声中和质朴彝家人的笑脸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归家的幸福。 曾经自给自足、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幕菲勒村村民,千百年的农耕文明如今完美融入临村而过的高速公路和4G网络带来的现代生活方式之中。 “摘辣椒的时候是最辛苦的,腰一直弯着都快站不起来了,但是这个时候也是最开心的,背着一袋袋辣椒拿去卖的时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村民梁正彩望着田里的辣椒缀满枝头,腰间的竹篓里盛满了收获的喜悦。 幕菲勒村的辣椒种植基地是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基地,2021年,全村种植辣椒4600余亩,户均种植辣椒达5亩以上,惠及农户640余户,亩产量达1500余斤,亩收入3000余元,产生效益1380余万元,比2020年增产16%,全村群众参与率达89%,户均种植辣椒收益6万元以上。 幕菲勒村委会所辖的黑鱼洞村素有“彝族弦子舞之乡”美誉。无论是春耕、秋收,还是“火把节”“草马节”、春节,颇具古韵的彝族舞蹈《顶灯跳弦》每每将村中男女老幼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热情推向热潮。 “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妹是鲜花等着我,歌是蜜蜂来歇脚。蜜蜂鲜花最相配,幸福日子滋滋过。”彝族儿女真挚纯朴的爱恋在弦乐、舞蹈和原生态对唱中达成。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导演组一行深入到黑鱼洞村采风时,被彝族弦子舞深深吸引。在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展演中,砚山县彝族《弦子舞》获得银奖。 “家里家外要干干净净,放牛放羊要带上小铲铲,垃圾不要乱摆乱放,红旗村创建个个有责任……”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从村党总支书记到全村106名党员,个个心里都十分看重“五面红旗村”创建,这关系到早已因村美人美闻名遐迩的家乡美名。 “严禁采取斗牛、斗鸟、斗鸡等多种形式组织或参与赌博。严禁组织和参与邪教组织及搞迷信活动……”幕菲勒村村规民约简单实用,被评为文山州优秀村规民约并在全州推介。 从脱贫攻坚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林草河湖治理到产业结构调整,从村规民约制定到良好村风民俗的巩固,从常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到精准有效疫情防控,从“党员分片包干”到群众共同参与,幕菲勒村党总支和4个党支部带领全村723户3374人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争先行动。村民自发每户每年缴纳100元给集体作为环境卫生保洁费,人人自觉当好村规民约的践行者、监督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为推动共同富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2020年,幕菲勒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砚山县委宣传部) (编辑:陈慧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