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砚山县蚌峨乡六掌村积极落实中央基层治理现代化部署,率先实现“路净、沟通、水清、院洁、室齐”的治理工作目标,2019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等联合下发通知,蚌峨乡六掌村委会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街长制”治出环境卫生整治新模式。2017年6月,六掌大寨村小组率先制定实施了《六掌大寨村小组“街长制”环境卫生管理协议》,组建以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为成员的党员突击队,并从中选出街长、副街长;村委会、村小组和村民三方共同签订协议,规定村民出门放牲畜时要随身携带铁铲及时铲走粪便。如果有群众未及时清理,就由负责该路段的街长和副街长负责督促群众清理,对拒不清理粪便的群众进行处罚。2018年后,“街长制”先后在六掌村其他12个村小组及全乡69个村小组推广开来,并衍生出保洁费制度、月评比制度和“周三环境卫生整治日”“主题党日+卫生整治”等活动。“村规民约”约出自治好氛围。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移风易俗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开展民商、民议、民决,形成了“大事一起议、大事一起干”的基层民主机制,构建起“村情民知、村务民管、村事民定、村利民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同时还在全村组建12支45人的村规民约监督执行队,为辖区各家各户建立“履约卡”,作为群众到乡、村办事的依据。将群众履行村规民约情况纳入信用评价,群众办理所有事务必须持有村小组所开的《履约卡》,对违反村规民约的农户,暂停办理相关业务,待农户履行完相关义务后再办理。通过严格执行村规民约,群众参与各项村庄治理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对村庄的建设更上心、更积极。在良子村小组建设“美丽村庄”项目中,群众主动参与共建,种植绿道花带7000余株。“引凤筑巢”带领群众发家致富。2014年以来,以李太学为首的村“两委”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村农户发展生态高峰牛养殖,截至目前,700多户农户养殖了1000多头牛。积极动员外出优秀人员回乡创业,在六掌发展反季节香椿种植项目,种植规模1012亩,带动当地群众增收45万余元。
普法建善治乡村。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治家庭创建活动,依托黑板报、宣传栏、村小组喇叭等载体平台,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普法文艺活动。同时,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切实解决好基层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2020年,六掌村被评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综治建和谐乡村。整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治安联防联合队、护村护寨队、网格员等力量,组建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形成村规民约调解、司法调解、党员牵头调解“三调融合”机制,通过构建多元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示范促众参与。采取支部挂村、党员挂户、定期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在督促群众做好环境卫生的同时,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推动群众从“站着看”向“跟着干”转变。评比中知荣辱。每季度开展“干净整洁户”评比活动,评出“干净整洁户”和“不干净不整洁户”,并在每户门前张贴相应绿、红两色标签,让村民在评比中知荣辱。2018年以来,全村共评出“干净整洁户”680户,占总户数731户的93%以上。开展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遵循公序良俗。全村共评选出“农村文明家庭”22户、“星级文明户”114户。2021年六掌村创建为“云南省文明村”。推动移风易俗。多次邀请县政协领导到村指导,召开民主协商专题会议,研究农村婚庆丧葬事宜,坚决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盲目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落实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文明节俭办丧,提倡不留坟头。投入村集体经济16.58万元在全村建设公益性公墓7个,并配备公墓管理员,全面提升群众殡葬服务水平。
(州委政法委)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