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轮作休耕让土地“带薪休假”

发布时间:2023-02-28 10:16:17  

近年来,砚山县先后作为全国首批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县和云南省第一批耕地轮作试点县,共落实耕地轮作3万亩、休耕2万亩,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融合、互促互进,不断深化农业绿色发展。

砚山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不种地,还给钱,过去想都不敢想!”砚山县维摩乡倮可腻行政村脚巴底村小组休耕了54.4亩耕地的赵绍华由衷称赞休耕制度。

维摩乡是全县土地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休耕面积1.22万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61%,是全县休耕面积最大的乡镇。土地贫瘠,种植成本高、产量低,“春耕一大坡、秋收一小箩”是维摩乡的真实写照。休耕前,赵绍华种了14亩玉米、1亩辣椒,一年辛苦下来只有五六千元的纯收入。休耕的3年期间,赵绍华不仅节省了300元/亩的成本费用,按照500元/亩的标准,还获得8.16万元休耕补贴。2022年,赵绍华在相同的地块上种植同样面积的玉米和辣椒,产量和收入却翻了番。“比起休耕前,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了。”赵绍华指着装好袋整齐堆放的玉米说。

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我们在全县统一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实施休耕3年来,不仅有效减轻耕地利用强度,缓解耕地‘疲劳’,让土地得以休养生息,还减少了近100万公斤化肥施放和至少2次农药喷施。总体来看,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8种营养元素养分含量持续上升,休耕养地培肥和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砚山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沈德超说。

在轮作区,砚山县结合区域石漠化严重程度,分别实施水稻绿肥轮作1.5万亩、水稻蚕豆轮作9453亩、玉米绿肥轮作5547亩,并通过项目示范,大力推广蔬菜玉米轮作和辣椒套种玉米、大豆等种植模式,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基地+科技+农户”的轮作模式,带动、引导全县实施水稻绿肥轮作1万亩,蔬菜玉米轮作1.96万亩,蔬菜蚕豆轮作0.6万亩,辣椒套种玉米、大豆等22.65万亩。

在砚山县一蔬菜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新鲜蔬菜。基地负责人罗松南介绍,基地每年种7至8批蔬菜,产量达4.3万吨。通过秋冬季轮种玉米,在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不仅可以提升地力,还能帮助群众增收。“我们基地里一千多名工人一年四季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每年发出去的工资在4500万元左右。”

蔬菜基地收割忙

基地务工助农增收

轮作休耕后的土地不仅有效减少了病虫害,土地肥力也得到提升,种出来的蔬菜品质更加优良,砚山县的“中康食品”牌蔬菜和“云松南”牌蔬菜均被评为2021年度云南省十大名菜,进一步夯实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基础,持续擦亮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

粮食作物喜获丰收

据统计,实施轮作休耕后的2022年,砚山县粮食总产量为31.41万吨,大豆增加1万亩,在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此外,轮作休耕还进一步释放了农村劳动力,2022年,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次,实现务工增收5.28亿元。

(中共砚山县委宣传部:普文晓)

(编辑:吕静 排版:李法楠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