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地“带薪休假”,砚山稳步推进休耕轮作改革试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3-05-17 17:12:49  

文网讯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县,砚山县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推进此项工作。通过4年休耕养地培肥探索,该县落实耕地轮作3万亩、休耕2万亩,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探模式促增收。探索免耕种植绿肥、少耕种植豆类、净种牧草、肥草植物混间种4种休耕模式,对耕地不足,以经营、弃农经商、外出务工为主的农户,采取免耕或少耕种植绿肥休耕,实现人均务工收入1万至2万元;对发展养殖为主的农户,实行种草养畜过腹还田,育肥出栏促农增收近2万元;对半工半农、季节性农户,实施肥豆轮作间作套种模式,增加少耕肥豆轮作带来的小春及大春种植豆类收入,亩增收1000元左右。并依托地方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管等方式释放农村劳动力。目前,全县粮食总产量31.41万吨,大豆增加1万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次),实现务工增收5.28亿元。

引主体促示范。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在轮作区参与轮作试点,结合区域石漠化程度,借助云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新型经营主体+基地+科技+农户”模式,推广蔬菜玉米轮作和辣椒套种玉米、大豆等,实施连片轮作,增加项目区群众收入,避免因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弃耕的现象发生。目前,通过新主体带动、引导全县实施水稻绿肥轮作1万亩,蔬菜玉米轮作1.96万亩,蔬菜蚕豆轮作0.6万亩,辣椒套种玉米、大豆等22.65万亩。

护生态促发展。通过连续种植绿肥、豆类作物,将休耕与培肥相结合,增强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和微生物活动,减少2万亩近100万公斤化肥和至少2次农药投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少耕地利用强度。并按500元/亩标准予以奖补,增强群众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和养地培肥意识,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交换性镁等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进一步推动农业农产品由量的追求到质的提升。

(熊峻)

(编辑:刘梅 排版:王南 责编:徐仕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