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砚山受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邀请前往广东深圳,在甘肃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题培训班上,围绕“砚山县医疗卫生改革与思路(尤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行了主题分享。 砚山受邀在甘肃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题培训班上进行主题分享 砚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娴在现场作分享交流 砚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为何受到如此青睐 我们先来看一张成绩单 ↓↓↓ 砚山医共体改革经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康委列入典型案例; 砚山县连续2年被评为省级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 砚山县人民医院荣获国家千县工程和省级百县工程建设单位; 砚山县中医医院晋级为三级中医医院,连续4年DRG总量在全省县级中医医院中排第一位,入选国家心血管中心生活方式医学联盟达标中心; 砚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晋级为二级综合医院; 砚山县妇幼保健院晋级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创成省级重点专科10个、重点薄弱专科4个;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荣获国家级鼠疫检测优胜单位,全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登记报告先进集体,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先进集体; 创成一级甲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一级乙等卫生院1个,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8个; 稼依镇卫生院建成文山州首家拥有净化手术室、ICU的卫生院、成为文山州首家重点中心卫生院建设单位。 三年来 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阿舍乡鲁都克村卫生室 “麻雀式山村医院” 解决“两州、三县市”偏远山区 近3000名群众看病难问题 被各大媒体广为宣传 盘龙乡响水龙村卫生室“暖心医院” 解决“两县市、六村寨” 近5000名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深受周边群众好评 全县10个延伸服务点创新 开展壮医、苗医等特色医疗 服务群众认可度高 2024年 全县接诊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8.65% 收治住院患者人次同比增长40.2% 过早死亡率降至14.52% 域内肿瘤早期诊断率提高至45.45% 五年生存率提高至33.5%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党政统筹 通过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制,构建了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了从“分散管理”到“一体两翼”的整合升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顶层设计,以行政力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深化改革不停步。 突出资源整合,推动县乡村三级协同 通过“六统一”管理、人才下沉、智慧医疗等手段,打破层级壁垒,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化利用。医共体改革需以资源整合为核心,通过信息化赋能、人才流动和业务协同,形成“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发展生态,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科学赋权整合资源 先后投入6.38亿元建成砚山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砚山康养中心、全面提升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和软硬件配套设施,选送业务骨干600余人次到上海、广东、昆明等先进发达地区培训学习。 砚山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 砚山康养中心 聚焦规范诊疗和用药安全两个关键要素,搭建云南省首家区域审方中心,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用药实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估”闭环管理,门急诊处方合格率达99.04%、医嘱合格率达98.42%,切实维护患者用药安全,确保医保资金规范使用。 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注重三医联动,构建医防融合新机制 将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协同推进,通过DIP付费、审方中心、智慧药房等举措,推动从“三医联动”到“三医共治”的跃升。医共体建设必须强化医保杠杆作用,以支付方式改革倒逼服务模式优化,同时加强慢性病管理等医防融合措施,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 21家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 17家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门诊打包付费 建设中心药房 基层基本药品目录 发挥特色优势,错位发展增强县域服务能力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医共体建设应立足县域实际,鼓励牵头医院突出专科优势,带动基层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互补共赢的医疗服务体系。 强化“龙头”带动 云南省首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探索医养结合多元模式 强化考核激励,建立权责利统一运行机制 通过“六位一体”考核、绩效捆绑等举措,将改革成效与利益分配挂钩,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医共体改革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考核促落实、以激励促干劲,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县级专家下沉乡镇卫生院指导开展手术 县级专家下沉村卫生室坐诊 一个个案例 一串串数据 汇聚成一张张 承载着47万百姓健康“医”靠 的民生答卷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永远在路上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没有休止符 砚山将驰而不息 久久为功 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接续奋斗 矢志不渝 (来源:砚山县卫生健康局 砚山融媒) (编辑:董飞 美编:张振飞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